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C符合事实和题意,正确;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B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根据所学,自拟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下面两段材料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根据材料,概括两人得出各自结论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一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解读两项或重点解读一项;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这个时候,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尔波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尔波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2材料二反映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