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以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董仲舒说:“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贱,天之制定……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其实质是
A.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B.为君主统治和封建秩序寻找理论依据
C.以阴阳相生的哲学道理解释社会变迁
D.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韩非子格外强调君主权势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他指出君主应“独制海内”,否则“爱臣太亲,比危其身;人臣太责,必易主位”.韩非子
A.最早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
B.认识到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C.反对设立各种政府机构
D.主张君主应实行集权统治
老子在《道德经》中抨击社会现实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对此,他主张统治者
A.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B.实行法治树立权威
C.小国寡民淡泊自然
D.无为而治任民自化
孔子说:“士志于道中,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表明孔子
A.主张追求优裕的物质生活
B.认为追求理想重于追求物质
C.对社会贫困现象感到失望
D.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