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B.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C.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D.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正确。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查看答案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三

五十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