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

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

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

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

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

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

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

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可以得出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突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运动不断。 (2)据材料可知德国政府的政策为: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结合所学可知,以上政策一方面压制了工人运动,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也使工人阶级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俾斯麦·巩固统治的举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

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家大族在南

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