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筒=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台中里东西二狱”、“有‘鞠(ju:审问)案禁系’之权”等展开,不难直接把握到以下方面: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等。 (2)本问考查对唐太宗治国理念及政策的认识。本问以“唐太宗治国理念及政策”作为切入点,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把握到大臣不敢进谏;根据材料二信息“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把握到隋炀帝的暴政。关于第二小问,要综合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通过自省,纳谏等减少皇帝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杰出政治家·唐太宗及其治国理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关心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社会公正的必要性问题,比较抽象,带有“务虚”的意味,也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如何实现人民大众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实际参与,富于“务实”的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两者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但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层面。

材料二

1776年7月6日美国《独立宣言》: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为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材料三

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法等问题上的妥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二、三,解释材料一中“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之间的矛盾有何体现?

3“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结合史实,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