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才学的方式录取官员,D正确;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排除A;察举制是汉朝的选管制,与材料的考试无关,排除B;九品中正制看重门第出身,与材料的考试无关,排除C。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查看答案

鼎(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青铜铸造业发达

 

查看答案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到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关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回答: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真理”来改造中囯?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6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的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怎样进行“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