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根据右图,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民本角度论述皇权思想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