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孙中山希望看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里的“社会主义”要辩证地看待,是孙中山先生看到了西方文明的不足,加之中共和苏俄共产国际的帮助,促使其思想认识产生了立足于资本主义基本立场上的飞跃,革命策略进而进行了调整,即和中共进行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故B项正确,AD项错误;C项错误,错在“趋于一致”。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能成才。”“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以“中西会通”宣传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查看答案

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查看答案

绘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画、山水画兴盛

C.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荣华贵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查看答案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代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