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虽处中枢,但官阶较低,因此,内阁大学士通常由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的人来兼任。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
A.内阁大学士的地位提高
B.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提高
C.皇帝与内阁的关系改善
D.皇权受到内阁的限制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凡军国大事,有6名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被称为“五花判事”制。该制度
A.削弱了门下省的审议权
B.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C.完善了中央的监察制度
D.使行政权集中于中书省
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
B.汉
C.宋
D.明
某同学在研究唐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作者认为科举“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B.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D.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