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治理念。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只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各自内容加以说明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的特点。6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3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4分

5材料五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