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家比较两支清军──绿营与淮军,认为各有利弊。如曰:(甲)“营官皆选补,士皆土著...

史家比较两支清军──绿营与淮军,认为各有利弊。如曰:(甲)营官皆选补,士皆土著,兵非将有,为国家之军队。”(乙)上下一体,有如父兄之与子弟,委任专而事权一,形成一利害团体,人人肯出死力。”(丙)“国家的武力变为私人的武力。”(丁)“官不久任,兵为世业,训练不施,心志不固,每遇征调,临时抽选,临时命将,团结不坚,指挥不灵。”利弊配对正确的是:

A绿营的利为甲,弊为丙

B.绿营的利为乙,弊为丁

C.淮军的利为甲,弊为丁

D.淮军的利为乙,弊为丙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史家比较两支清军──绿营与淮军,认为各有利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营官皆选补,士皆土著,兵非将有,为国家之军队。”属于绿营的利;(乙)“上下一体,有如父兄之与子弟,委任专而事权一,形成一利害团体,人人肯出死力。”属于淮军的利;(丙)“国家的武力变为私人的武力。”属于淮军的弊;(丁)“官不久任,兵为世业,训练不施,心志不固,每遇征调,临时抽选,临时命将,团结不坚,指挥不灵。”属于绿营的弊,故D正确。绿营的弊为丁,故A错误。绿营的利为甲,故B错误。淮军的利为乙,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清朝军事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以下评论最符合这位士人的是:

A.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各个民族互相仇杀

B.中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C.北宋由于中央集权不当导致灭亡

D.明朝皇权高度集中导致灭亡

 

查看答案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中国医书对疟疾的记载较多且有相当清楚的认识。这反映了

A.三国以来,中印双方来往频繁,行商客旅将疟疾传入中国

B.西晋末年,华北居民大量南徙,在湿热环境中感染者日众

C.南北朝时,南北往来频繁,游牧民族免疫力弱,感染者众

D.北朝之时,胡族入居中原,将北亚草原特殊疾病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

C.崇儒抑法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2年2月12日,清廷以宣统皇帝名义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1根据材料,归纳迫使清帝逊位的原因。

2清朝覆亡是各派政治力量合力的结果。你认为迫使清帝逊位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1644年)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此后圈地令又下了两次,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永平等42府,共圈占土地约十六万余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八旗园地称旗地,不准私自买卖,违者按律治罪,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分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为奴仆,或流亡他乡,清政府重申逃人法,严厉处罚逃亡者。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15—16世纪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他们扶老携幼,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生活艰辛。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血腥法令,严禁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迫使他们进入工厂。

——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两国圈地的主要相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圈地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3)分别指出两场圈地运动的实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