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1970年,毛泽东提出中央各部门要实行“虚君共和”,“中国很统一,但经济发展慢,欧洲不统一,但经济发展快。还是虚君共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为重点
B.主张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权
C.跳出了一放就乱和一统就死的怪圈
D.强化统一领导和中央集权的原则
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1931、1942、1950、1953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结合历史背景可知,1950年的土地政策是
A.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
C.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主要原因是
A.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发展规模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