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共

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B.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C.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

D.对国内外局势有较清醒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中共对当时的时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瓦窑堡会议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北部

平均

安徽

怀县

河北

平乡

河南

新郑

山西

武乡

中东部平均

福建

连江

江苏

淳化

江苏

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北部地区的农村消费中自给自足的比重较大,中东部地区的农村消费中自给自足的比重较小,这反映了民国初年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过于片面,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环境影响,故C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共

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B.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C.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

D.对国内外局势有较清醒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要考察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其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该参议员应是抨击的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BD两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不符合材料;提倡科学与材料不符,故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