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

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

C.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D.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等信息可知,均田制下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为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B项正确;土地兼并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与材料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D。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周时期采取兄终弟及或立嫡长子的继承法。对抗商时周团结亲戚一致对外恢复同辈族众只讲长幼不分亲疏共享政权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东进军事活动减缓土地财产不能无限分封各国又采取便于集权的“大小宗制”。这反映了

A宗法制的核心是发展演变的

B.现实需要决定宗法制的演变

C.宗法制实际上不讲亲疏关系

D.大小宗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为了维持巨额的开支,明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剥削,大肆对农民进行掠夺。农民无法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尽管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不久,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以田为主征收银两。从而取消了官宦豪强利用特权偷漏税粮,达到“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随即开始松弛并逐渐遭到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愈来愈严重。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最终遭到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历史古代史是一部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因而不断产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复:创业打江山、国力大振、继而是长期的衰败,最后全面崩溃。中国历代正史都反映了这一点,难怪中国人总是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复上古的黄金时代。结果,中国文明就在这反复不断的人事变迁中艰难前行,而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多多少少都是汉代历史的重演罢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的观点。要求:首先提炼观点;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所学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材料二

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