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带冠冕的禹》。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
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
回答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问题:
(1)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什么?这个体系在近代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2)相对论的创立者和量子论的提出者分别是谁?
(3)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随着它的问世,在交通运输业中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
(4)列举两例说明由于电气技术广泛应用,人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材料二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不久以前,我们城里住着一个……神父。他办理此事,并不是为了要加强被告的宗教信仰,而是为了依照他一贯的办法,把被告的钱从他钱袋里倒进自己的腰包。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继承和发展了材料一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3)材料三把矛头指向谁?反映了怎样的进步社会运动?
(4)从上述三段材料中,折射出一种怎样相同的思想光芒?
判断题(正确填写A,错误填写B)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2.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从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获得了新的发展。
3.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4.1986年我国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
5.“在他们的绘画语言里,自然物象已经开始解体,分解成色彩的组织,分解成光的组织,正是在这种组织里,画家体味到了一些东西,说出了一些东西。”引文中的表述适合用来作为右侧图片的解说词。
《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