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

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D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实行察举制,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材料反映的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说明由于这些人的家境特殊,导致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察举制的出现是选官制度发展进步的表现,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材料反映的是

A秦始皇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特别突出

 

查看答案

1976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由于

A.别为字祖,继别为宗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查看答案

民主与暴政,是历史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保障民主,防止暴政长期以来极大地考验了人类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还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的民主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伯里克利时期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其制定者“用意”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材料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