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出现,魏晋以后,僧人“附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出现,魏晋以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与大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旧税率(实征银两)

新税率(银两)

进口

布(每匹)

0373

0100

棉纱(每担)

2406

1000

出口

南京丝(每担)

23733

10000

茶叶(每担)

0475

0250

材料三

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这使法国获利最大。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中期英法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1)价值:促进海外贸易,推动双边技术文化交流;开阔眼界,增进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产生航海论著,培养国人的海洋意识;萌发关注海防,防范倭患的国防理念等。 (2)变化: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 因素:《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制度。 影响: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便于外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原料;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3)特点:以条约为保证;实行关税互惠(双方降低关税税率);征收关税的商品(种类)减少• 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欧洲各国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角度可以归纳出“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可以概括出“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并结合所学从谷底啊丝绸贸易发达以及唐朝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的角度思考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表格从进口和出口关税的比例明显可以看出“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答案;第二小问因素结合《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角度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关税主权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中“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可以归纳出“以条约为保障”;从“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进口税”可以概括出“实行关税互惠”的答案;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的角度归结出“征收关税的商品(种类)减少”的答案。第二小问背景可结合材料时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的对外贸易;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外贸易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礼记》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荀子》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

“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

“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教会法大全》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大宪章》

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是说明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为了给进一步提出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理想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法律思想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哲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法律思想。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请举例说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B.分工极为细密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D.原料特别充足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查看答案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查看答案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耕织结合”的特点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