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内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结束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A. 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化
B. 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干脆淘汰
C. 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D. 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D.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33年1月,斯大林在“一五”计划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可知
A.特殊时期苏联经济模式占有优势
B.美国比苏联更注重工业发展效益
C.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D.苏联比美国的经济体制更有优势
“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D.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