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产品出口量统计(1893—1899年)单位:担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贸易格局的变化。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传统的思想挑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甲午战争后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概括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加试题】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甘地一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但1942年3月,丘吉尔却派出使者与甘地商谈印度战后自治的问题。丘吉尔转变态度的直接目的是
A.缓解英国单独对抗德国的困难
B.抵御日军在东南亚的疯狂扩张
C.平息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
D.利用教派矛盾对印度分而治之
【加试题】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③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加试题】“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材料中的“中国政府”是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伪满洲国政权
D.南京伪国民政府
【加试题】宋代的一位儒家学者曾引用老子的话来证说自己的主张:“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说,道本来很简单、容易,人们偏偏要把它弄得很复杂、晦涩。”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赞同道家“逍遥无为”的主张
B.材料能反映理学的发展过程借鉴了道家的思想
C.该学者引述老子的话是肯定“格物致知”的观点
D.该学者理解的“大道”涵义等同于儒学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