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所处时代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上风行一种谶纬思想。谶是以诡语托为天命的预言,其思想实质属于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天人感应论范畴。纬是与经相对而得名的,是托名孔子以诡语解经的书。谶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荒诞之词,极便于人们穿凿附会作出任意的解释。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早年曾在太学受业,在洛阳书肆中博览百家之言,写成了《论衡》85篇20余万言。王充以唯物主义思想,有力的攻击了谶纬的虚妄。他以道家自然之说立论,而对自然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构成万物的元气是无意识的,没有具体的形态,并充满于宇宙而无限,从而论证了天的物质性。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充唯物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对儒学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