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时务报》;一个是《民报》;一个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应是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C.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