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主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知名义而已。至其...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主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知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所谓‘民主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知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民众并不真正理解民主共和的内涵,说明思想有待解放,而这正说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故选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排除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是后来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排除C。D与题干信息以及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名师点睛】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对该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思想是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判

B.该思想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C.该思想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D.该思想是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判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查看答案

1917年陕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叶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准。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查看答案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提出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C.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