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1)背景:商品经济昀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 (2)积极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唐代土地租佃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人类历史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史的过程(说明:可以就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某一方而的角度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养治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震撼远东和全球的表现。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查看答案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而向未来的机遇。“一带一路”这一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

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查看答案

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由原来的4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贷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B.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