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

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C.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

D.促成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

 

B 【解析】 试题分析:汉初“无为而治”的道家治国理念已经不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可知是指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B正确;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故C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于秦朝,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公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拍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

 

查看答案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查看答案

春秋晚期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此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

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和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題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漸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的“青苗法”直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介甫令县令吾浙之鄞宁波,鄞滨海,其民冬夏乘筏采捕为生。有田率夺山麓……故民得指田为质,以货豪右之金。豪右得乘急重息之。介甫特出官钱,轻息以贷。至秋则田亩之入,安然足偿。所谓青苗法也。于鄞实善政,及为相,必欲推而遍于天下,则非矣。鄞人至今德之,立祠陀山下,神亦至灵。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材料二

以余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史,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朱子文集》

材料三

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软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