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史》指出:魏晋玄学对于“有无”“本末”等哲学命題的思辨探讨,对当时文化的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比如在数学领域,刘徽以“析理”著《九章算术注》,不仅全面证明了《九章算术》正确的命题和解法,还成功地建立起一个以“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多种面积、体积公式的几何理论体系,他的一些数学思想为探求圆周率和球体面积计算提供了正确路径。这反映了此一时期科技呈现出
A.实用性特征
B.非实用性特征
C.经验型特征
D.中西融合特征
黄宗羲指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因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否定君主制度
B.批判专制制度
C.要求实行民主
D.要求限制君权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尽管二者致思路径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发奋立志、道徳自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B.建立伦理本体,自觉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C.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提高整个民族的思辨水平
D.教导官民存理去欲,消除等级,建立和谐社会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记载了1192年朱熹与陆九渊进行学术辩论的“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材料反映了朱熹与陆九渊的重大差异是
A.是否承认天理是宇宙本体
B.是否注重品德修养
C.对儒学研习的思路和方法
D.是否受佛道的影响
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得到赞许和实行。这在本质上表明
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
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
C.汉初历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D.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
《史记》载汉初六十年,“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百姓歌颂:“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材料在实质上
A.肯定了汉初全面推行仁政思想
B.歌颂了萧何、曹参作为祖国的政绩
C.认可并肯定了汉初的黄老思想
D.从另一方面否定了秦崇法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