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
C.“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失败”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省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A.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C.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蜂
D.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
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
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
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
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
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材料反映出
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
B.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
C.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等级流动的重要因素
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商(朝)人对神灵素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硫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