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以俄为师”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许多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
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道:“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
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
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