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体现中央集权,D正确;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与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BC。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名师点睛】行省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行省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行省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行省制不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高三18班历史课上,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的一个卡片,老师要求学生把卡片补充完整,如果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

 

小明政治作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小红政治作为:建立皇帝制度;评价:使皇权至高无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小亮政治作为: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评价:有利于辅佐皇帝处理中央事务,强化了皇权。

小军政治作为:率先开创郡县制;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左转·隐公三年》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孤质于郑,郑公子忽质于周”,材料中这种周朝与郑国互换人质现象突出表明

A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特有交往的方式

B.国与国交往的外交诚意

C.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缺乏互信

D.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中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有何积极意义?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民主与法制如一对并蒂莲,在古代东西方都开出了文明之花,但近代以来民主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指出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图二所示制度形成的政治原因。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并分析这些制度得以实行的法律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