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年瓦特(英国)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比利时)制造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应用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