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时空穿越,有幸师从两位先哲,那么,你将分别得到怎样的教诲?你认为二者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请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目的是什么?

 

(1)教诲:孔子:仁、礼、德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 相同点: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矫正社会等级秩序。雅典学院平等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3)新的表现: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 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深重,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目的: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问教诲:根据图片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孔子,将听到的教诲是仁、礼、德等;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苏格拉底,将听到的教诲是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第二小问相同点:联系第一小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东西方的两位伟人,二者思想相似之处是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先秦时期”由材料一图一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的信息即可得出“强调师道尊严,反映出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的结论;“古希腊”由材料一图二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的信息即可得出“平等教学,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西方及近代西方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新在何处”由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国人皆受治于法律”即可分别得出“主权在民”、“政教分离”、“民主法治”的结论。第二小问因素:结合第一小问新的思想,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社会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清末“新政”的实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目的:可从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 【名师点睛】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 同 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1784年瓦特英国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比利时制造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应用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查看答案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