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但其弊病也逐渐突出,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找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历时近百年。凯恩斯主义展现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新危机:经济滞胀、失业产重、资本利润下滑、税赋和物价上涨等现象,引起普遍不满。经济形成“停停走走”的“英国病”。

——以上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和启示。

 

(1)历史背景:①重商主义在后期引发的英国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与激化;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2)特点: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断变革;②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③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促进;④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 启示:①经济政策变革应从实际出发,经济理论也要服务于现实需要。②经济政策变革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民生问题。③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不同国家间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漸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得出重商主义导致矛盾尖锐,弊端出现;材料体现了“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说明了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结合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在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调整,尤其是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可知政策的调整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在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都取得了较好经济效果,促进理论不断成熟。第二小问启示: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的相结合,同时面对危机如何度过,充分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同时考虑经济政策的调整应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名师点睛】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 (1)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4)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撒切尔主义: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新的经济学派兴起,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2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时空穿越,有幸师从两位先哲,那么,你将分别得到怎样的教诲?你认为二者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请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1784年瓦特英国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比利时制造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应用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