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陈独秀激烈的批“孔教”,是因为
A.孔子思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B.陈独秀思想狭隘,崇洋圳外
C.孔教与陈独秀的宗教信仰相冲突
D.孔教被认为是帝制的理论基础
李鸿章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由此可见,李鸿章办洋务是为了
A.帮助政府与民争利
B.壮大清朝军事力量
C.改善人民物质生活
D.引导民资投资工业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A.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
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农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用关系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
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
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罗兹墨菲在《东亚史》中说,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以下符合“现代”特征的是
A.设通判监督知州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工场手工业萌芽
D.白银被交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