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注地方稳定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心百姓疾苦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A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D项错误。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雍正时期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人,国民革命军将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他曾回忆说,自己和蒋介石吵得最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内攘外”的问题。要说西安事变有什么秘密的话,最大的秘密就是这几个字。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为我利益独尊。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王海晨《张学良曾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内外政策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简析在张学良眼中“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查看答案

【历史——选项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曾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编自《让历史真正“有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纯计,从l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鹤面者比比音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烟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偷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烟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