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须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性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位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孝文帝庙号改革改变了拓跋珪以来的原则,“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即不再尊奉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从拓跋珪开始设庙祭拜,奉其为太祖,确立了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体现了其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相融合。同时为了不违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孝文帝庙号改革使得北魏彻底告别拓跋珪以前部落联盟时代,表明其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的意图。孝文帝庙号改革大刀阔斧,表明其改革的决心。其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相结合,削弱了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打击了北魏政权统治集团里面可能阻碍改革的势力,减小了改革的可能阻力。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庙号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有教材依托,通过设置材料从内容和意义两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历史上重大改革”部分的选修题,一般比较难,特别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考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不建议考生首选此题。但是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我们则对于政治上的一切制度,好像拿一种试验的态度来应付,而对此制度并没有进入共尊共信之境,空凭一个理论来且试一下,这问题就大了。甚至其他国家一两个月的新东西,或是几个人的新理论,我们也高兴拿来随便试,随便用。今天的共产党便是典型的例子。试问哪里有无历史因袭的政治,无传统沿革的制度,而可以真个建立得起来的?我们硬说中国历史要不得,中国社会须彻底地改造,把政治制度和革命推翻的口号混淆在一起。我们并不根据历史事实,而空嚷要打倒。其实这问题已转了身,已不是某种政治与制度该打倒,某种社会与经济该改造,而是全部文化该废弃了……

政治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就近代历史看,算只有英国政治支撑了几百年,此外都是几十年一百年就垮台了。我们不能专看别人家,样样向人学。人家的法规制度,同样不能有利而无弊。但人家各自在创制,在立法,他们觉悟到有了毛病,还可改。我们则一意模仿抄袭,就更没有所谓觉悟了。……若我们更大胆说一句,也可说整个西方人在政治经验上都比较还短浅。能讲这句话的只有中国人。中国政治比西方先进步,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民族夸大。这句话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摘引自1952年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所学知识,评材料中钱穆先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B.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查看答案

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

B.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

C.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D.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