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1年10月30日,蔡锷与革命党人在昆明领导新军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1年10月30日,蔡锷与革命党人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至北京,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他认为袁氏“宏才伟略,群望所归”。1915年袁世凯卖国、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至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同年底,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辗转抵达昆明,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袁军,迫袁取消帝制。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材料二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癌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次年4月12日,中华民国为举行国葬典礼,孙中山题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闯关马伏波。”

——摘编自邓江祁《护国元勋蔡锷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锷对袁世凯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为蔡锷举行“国葬”的原因。

 

(1)态度:由欣赏、拥护到反对并推翻其统治。 原因: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腕,蒙蔽了蔡锷,后其卖国、复辟帝制的行径激起蔡锷的强烈反对;蔡锷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 (2)原因:响应武昌起义,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维护共和政体,推进民主化进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蔡锷将军对袁世凯前后态度的转变,从“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幻想”看出,蔡锷将军开始对袁世凯是一种欣赏的态度。从“1915年袁世凯卖国、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至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看出他对袁世凯的态度发生转变,主张推翻其统治。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卖国求荣。蔡锷将军从国家利益角度开始反对他的统治,说明蔡锷将军爱国主义和民主共和观念对其的转变也有一定的影响。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蔡锷将军是民主革命人士,为辛亥革命立下了功劳。此外在辛亥革命之后,它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政体,推进民主进程,这些也是大义之举,因此中华民国为蔡锷举行“国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国内石油产量迅速增加,并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市场销售,展开与西方石油财团争夺国际石油市场控制权的斗争。面对苏联的攻势,美国人意识到,石油不仅代表着经济利益,也意味着一种“控制”和“支配”他国的权力。美国加决对“大石油中东”范围内的北非等新兴产油区的投资力度,以抢占先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在阿尔及利亚取得了石油租让地,在利比亚找到大型油田。由于美国石油资本的大量介入,到1963年,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由利比亚变成了阿尔及利亚。1973年,美国负责近东和东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西斯科公开宣扬:“美国在波斯湾的主要政策之一是,鼓励这个地区的友好国家对这个地区的集体安全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之后,美国大力扶持沙特和伊朗,增强其军事力量,使之成为遏制苏联南下的前哨。

——摘编自舒先林《冷战时期美苏博弃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美苏中东石油博弈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博弈中东石油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也可作为居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阎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3岁以下为“黄”,15岁以下为“小”,20岁以下为“中”,男性居民21岁以上为“丁”,60岁为“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

——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材料二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中国少年国学院《盘点古代居住证管理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是资产阶级主宰下的市场经济,市场是这一经济体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开拓市场始终是这一经济体制的基本趋势和内在要求。当世界市场由于美洲大陆的被发现而异常扩大起来后,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努力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那时起,资本主义为获取更大利润而开拓世界市场的动力从未间断,其开拓世界市场的形式也不断变换。

——摘编自郭宝宏《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与市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摘编自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摘编自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思想家们整饬吏治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奥巴马当政期间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大同世界蓝图”:在新时代,权力不再是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凌驾其它国家之上的世界秩序,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这反映了美国

A. 单独领导世界的企图    B. 正视新兴力量崛起现实

C. 重建国际秩序的决心    D. 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