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 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 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 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推翻专制 D. 主权在民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