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 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 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19世纪末,定居温州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曾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测试,老师与他的回答如下图中所示。这一对话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国人( )
A. 对西方的了解加深
B. 已经接触西式教育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民族自大心理尚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