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世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字《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背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本质:北洋军阀将领披着共和外衣进行的争权夺利的争斗。 (2)北洋军阀主要将领,掀起和参与军阀混战,镇压学生进步运动,给人民带来灾难,不利于社会进步;“三造共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共和体制;参与军事近代化建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拒绝日本胁迫,有一定的爱国情怀。 【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来分析即可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第二小问结合段祺瑞作为北洋军阀将领,其斗争实质可以总结出披着共和外衣进行的争权夺利的争斗。 (2)根据材料信息“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本题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比关系。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

B. 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

C.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一直是美苏争霸

D. 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 低收人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