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

A. 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 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 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 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府制定了农田水利的法规,反映了唐代十分重视对农业耕作水利的保护,以立法的形式来维护农业经济的发展, D项正确;A选项只是材料的表象含义,而非实质性的理解,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

A. “天人合一思想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    D. “弃恶从善思想

 

查看答案

《贞观政要》记载: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这表明三省设立的目的是(     )

A. 相互监督,合理分工    B. 相互监督,检讨政事,巩固专制皇权

C. 相互监督,确保民主施政    D. 相互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世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字《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