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农民永佃权是当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和深化所引起的。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镇的兴起,使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的地主或城居而完全脱离生产的地主越来越多。……地主大量地聚集在城市中,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予,在拥有“田底权”(即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即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并雇佣了较多的农业雇工,独立自主地支配、经营和使用土地,有的生产商品粮食,有的生产经济作物。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田面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
农民永佃权具有二重性。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讲,它体现了封建租佃关系逐渐没落的趋势,预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来说,它延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分解过程,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国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优质农地大量流失,而且危害了农地的生态环境。……“如仅以18、19世纪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理念予以回应,显然将不可能且不具有现实适宜性”。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独占性和完全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于颁布1947年《城乡规划法》,规定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所谓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是指一切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亦即土地变更使用类别之权)移转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英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进行有效控制的机制。该法实施后,英国开发土地的势头立即得到遏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内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建设。解决了传统土地权利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土地市场的买卖几乎陷于停顿。迫切需要使用土地的人,往往从黑市获得土地,土地隐形市场活跃。原私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失去土地发展权的同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保护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土地开发商因此增加了负担,无形中等于提高土地市价。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永佃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二战后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新的华盛顿“上层集团”在与莫斯科的相互关系中无疑将更好说话,但美国在关键地缘战略问
题上的理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特朗普对中国怀有“深刻的敌意”。由此预料
A. 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已打响 B. 亚太局势将出现新一轮升温
C. 美国开启国际霸主争霸赛 D. 世界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
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
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 工业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C. 圈地运动的巨大作用 D.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罗马法规定,女子出嫁时家长要给予嫁资,嫁资孳息,一般说来由丈夫享有。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但丈夫在返还时,也允许其留下一部分财产用以维持生活,同时,父亲征得女儿同意后也可行使嫁资返还请求权。材料反映罗马法
A. 追求公平与正义 B. 侧重保护男性权利
C. 体现了男女平等 D. 注重调节债务纠纷
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C. 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 外交政策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