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下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1)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必要性:重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解析】(1)从材料中“二十年赶美,十五年超英”这样的口号来看,讲述的是大跃进时期“赶英超美”的历史事实。因此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要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不可过度设想。 (2)材料二给出的是1952年和1957年这两年的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可以看出1957年重工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多,这是当时政策的影响,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对于必要性我们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背景分析,主要是重工业基础薄弱以及需要重工业支撑国防体系,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 (3)从图片来看,对比就能得出深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原来的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由于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得到了优先发展的缘故。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首先我们要分析改革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关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性,不少人看作是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主要障碍。

——余同元《明清近代社会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原本就异常艰辛和曲折,到时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武装侵略、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这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进程无疑深刻地打上战争劫难的历史伤痕;另一方面,自20世纪以来逐渐觉醒并日益滂湃的中国民族意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和思想潮流,在五千年文明蕴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足以取得抗击任何外来侵略战争胜利、扭正中国社会发展航向并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震撼人心的浩然生命韧力和强力,这又是中国20世纪社会发展甚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上甚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页。

——魏宏远《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抗战胜利后中国发展》

材料四“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障碍。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因素。

 

查看答案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查看答案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查看答案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