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重新塑造的严峻课题,促使改革的动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特殊因素。1871年文官人数仅有53874人,1965年文官人数高达698000人,规模庞大的文官体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964年威尔逊出任英国首相,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十二人委员会,对文官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改革计划。1968年,委员会提出一项报告,通称“富尔顿报告”。报告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已成为专门职业,因此,文官队伍中需要大量专业化人员。今后录用文官要注意考查其专业知识,而不仅只考试古典文化和历史。报告建议取消专业人员服从行政人员的组织体制,打破各级各类的界限,使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统意为一个整体,各个职位都向具备最佳资格的人开放,他们或是专家式的行政人员,或是具有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开放结构不仅适用于高级文官,也适用于中下级文官。此外,它还要求扩大录用范围,从社会上招收人才。为更新文官素质,富尔顿委员会建议设立文官学院,为名级行政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为科技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将原来的文官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工资管理部门合并,成立文官事务部,负责文官的人事管理,推动改革的进行。
——摘偏自李治国等《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富尔顿文官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富尔顿文官改革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1us),乌尔比安(U1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1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
“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下列属于此文艺创作风格的是
A. B. C. D.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索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O%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经济危机淡化了愈识形态的冲突 D. 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
D.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