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3)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1)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民众影响极其深远。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便于融中外文化于一身,深入中国民众,利于传播基督教。 (2)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政治权利,实行民主政治。 ②儒家学说主张“仁”、“礼”学说,力主“中庸”之道,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儒家学说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对西方启蒙思想家具有借鉴作用。 ③儒家学说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对西方启蒙思想家具有借鉴作用。 ④程朱理学强调人性尊严,注重气节和品德,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 (3)核心内容:儒家学说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认识:古今中外对儒家思想态度不一,是由其时代性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儒家学说虽然有许多糟粕,但我们要运用其精华,发挥它在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应有作用。(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解析】(1)本题关键是要认识到利玛窦来华的目的,他学习中国文化与他来华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来中国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的,为了方便传播基督教,他需要从中国传统的思想着手,这样才能找出一条方便的道路,更容易的传播基督教,让基督教更具有“中国色彩”。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欧洲的儒学热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从欧洲自身的角度来看,是由于当时欧洲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使得资产阶级利用儒家思想来斗争。从中国儒学的特点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对欧洲的启蒙运动具有借鉴作用,这一点更为重要。 (3)本题涉及的问题主要就是儒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因此核心问题就是儒家学说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我们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中国文化中精华部分,去除糟粕部分,对自身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其次要看清楚儒学在各个时代的发展与转变,认识到文化要在传承中进步。 点睛:本题第三小问中对于结论的概括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在概括结论的时候可以提取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就是儒学、欧洲、影响。把这三个关键词组合成一句话就是儒学对欧洲有影响,进而对其进行修正,得出儒学对世界的影响,这样就很容易的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综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科学证明:“任何物体都没有颜色,人所看到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光的效果。”在此启发下,一些画家开始重视光,把光看成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他们那里得到充分的表现。以下作品属于这个画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少女肖像》    D. 《拾穗者》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A.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B. 邓小平重视军工源于其军人出身

C. 科技实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D. 新中国军事工业领先于其他行业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体现出毛泽东

A. 提倡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氛围    B. 在“文革”时期仍坚持学术争鸣

C. 主张思想上各抒己见不加限制    D. 肯定了科学理论上的重大成就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有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十日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