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A 【解析】试题分析:郡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材料中汉宣帝强调地方郡太守与皇帝共治天下,也就是强调地方吏治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状况,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多有变化,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

④明朝设置内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贵族特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 地方的封疆大吏    B. 中央朝廷的重臣

C. 皇帝的内侍人员    D. 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