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 《四月提纲》
C. 《告俄国公民书》 D. 《和平法令》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反映出陈独秀
A. 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B. 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C. 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 D. 呼吁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 太平天国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
A. 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 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 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D. 外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