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

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源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君主专制

 

B 【解析】材料中的“家国一体”体现了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国" "家"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家国等观念无关。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伯虎(1470~1523年),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著名文人、书画家。他少年时发奋读书,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受舞弊案牵连入狱,出狱后绝意仕途,潜心书画。

唐伯虎一生所作仕女画颇多,传世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王蜀宫妓图》等,通过世俗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秋风纨扇图》是一幅飘逸淡雅的仕女画,画中仕女手执纨扇,神情落寞,于秋风中,目凝远方,眉带哀愁,茫然而神伤。秋扇指代遭遗弃的女性,是隐喻自己被当道者遗弃的命运,是对自身际遇的感慨。

唐伯虎据唐代崔涯和扬州名妓李端端的故事创作仕女画《李端端图》,将李氏向崔涯求情改为当场评理的画面,突显“黑妓”的独立人格和智慧胆略。唐伯虎曾于四十二岁时(1511年),模《莺莺遗照》,并调寄《过秦楼》一阙题之。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形容柔美端丽、心灵真诚、感情诚挚执着等集各种女性美于一身的美的典型,而且还通过崔、张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自由的追求。

——摘编自陈志远《从仕女画看唐伯虎的女性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伯虎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所呈现出的女性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伯虎画风及女性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3O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救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废止靖国神社。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救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会增加事端。巴斯后来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

——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有文簿者,主典为首。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

(l)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法国文豪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

材料二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草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l)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