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荀子》的“天人之分”,否定天的主宰性、人格性,将自然界的天与作为界的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天的自然运行有其独自的法则,和尧的善政或桨的恶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
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这个天的公作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教主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
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域及社会秩序。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完成下面小题。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
——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
(1)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主张以及与荀子的天人观相比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对天人观又有什么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
A. 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 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 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D. 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手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A. 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 B. 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 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 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这表明古代希腊( )
A. 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 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
C. 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会议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人民公社体制弊端的全面反思 B. 应对国内严重困难的需要
C. 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现端倪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 )
A. 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
B. 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 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D. 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