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 B. C. D.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主张有利于( )
A. 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
B.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 有效地约束君主专制权力
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 “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 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 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文中的“它”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业革命
“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这里的“他”是
A. 普罗塔格拉 B. 苏格拉底
C. 但丁 D. 彼得拉克
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
B. 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
C. “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
D. 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