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 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 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 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 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 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 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 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A. 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B. 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
C. 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D. 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 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 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 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 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纪泽(1839-1890年),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不仅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每年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等。日本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多数亚洲受害国,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台尔察尼在《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