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B. 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D. 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 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 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 收回通商口岸主权 B. 发展民族经济
C. 维护国家主权 D. 挽救国家危亡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 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